报名热线:0736-7313008 网站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教学教研教师论坛

第六次教师论坛-教育的觉醒

作者:时间:2013-01-14访问量:

教育的觉醒
 --2012年出国游学心得 周香华

 

出国了,走出国门,我们来到了加拿大!
远洋了,走出亚洲,我们来到了北美洲!
东西文化在交流,中西教育在碰撞。听课,参观,交流,讨论……或看或听,或议或评,或谈或论,无不在品味,无不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在远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行为在觉醒: 沿着素质教育大道奔前方!
 
观察:有我们学的!
 
◎印象: 加拿大国土面积997.0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7万,城市人口占80%左右。
☆经济发达 :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经济进入稳步发展的状态,工业城市较少,很多生活用品依靠进口,生产国多位于中国、印度、柬埔寨、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到极大重视,农场主得到政府很好的保障。
☆文化多元: 加拿大是高移民国家,随处可见不同肤色、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不同民族、种族及其文化和睦共处、百花齐放。苏格兰男人穿着裙子、印度男人头上的包布、阿拉伯女子蒙着纱巾、非洲人满头的小辫子,我们感受到了加拿大文化中的和谐与包容。
☆环境友好 :加拿大号称枫叶之国,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淳朴优雅和优良的生存环境却一直是人们向往的胜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国家。适宜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城乡除了硬化的道路以外就都是碧绿的草坪和生机盎然的鲜花和树木,没有裸露的土地,看不见蚊蝇,感觉不到有尘土, 加拿大环境优美,绿化面积非常大,远眺温哥华市几乎整体覆盖在绿色中。
☆生态和谐: 人与动物之间很和谐。蓝天、白云、碧海。公园里、马路边、屋门前,绿草茵茵,无数小松鼠蹦跳着,在林间自由穿行;拿手里的面包引逗小松鼠,却引来了一大群贪吃的鸽子;不远处,海鸥展翅飞翔,在城市的上空、安大略湖畔惬意地生活。而且它们和人们十分友好,停在路人的肩头或者脚边悠闲的玩耍。对于生物的种群也是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小于16厘米的鱼钓上来也是要放生的,为了让三纹鱼更好地生存,建立三纹鱼的养殖场等等);保存完美的传统建筑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和谐汇聚让人置身其中倍感亲切;环境保护意识早已是群体意识,完全是自我教育,
☆社会文明 :加拿大是法制国家、诚信国家,更是文明国家。政府与公民关系协调,人际交往简约,公民行为优雅,道德文明规范,社会治安优良。在温哥华的高贵林居住期间,我亲身体验到了社会的文明,人际关系的友善。个人别墅、公共商场的场所没有防盗门、铁栅栏;交通秩序井然, 多十字交叉口,很少红绿灯,司机遵循人为先的原则,在人与车同处一条线的时候,人先行,其它四条路上的车辆必须让行,再有就是车辆先到者先行,不存在抢道、占道行驶, 没有人让车现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人先行车后行。 所以,来此多日,尽管车流量大,未见交通事故, 没有闯红灯抓拍系统,没看见高速公路收费…
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我真切感到了人性的温暖。 在匆匆赶路的马路边,或在楼梯间,走廊里,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他们与你目光相接,总会露出笑脸,并主动打招呼,眼睛里流露出真诚和善意,给人一种很暖心的感觉。公共车里,前面几排是专门为推婴孩车的人们准备的,即使是年老者,也会主动起身让座,绝不会倚老卖老,无视规则。 人与人之间很和谐。迷路了,问任何人都会热情地指引你方向,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友善地主动询问是否需帮你和同伴合影。
◎思考:1、教育是国家之本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教育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这是从宏观层面而言,从微观层面作为个人来说,好的教育能够改变他的人生和生活!
一个国家的繁盛、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意义的实现,都系于优良的教育。如果能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尊奉教育的原旨和本真,坚信人类的理性和精神力量,终将能实现教育追求的理想。好的教育应当使人变得卓越,使人自觉地追求自身的完善,关心所有人的幸福。
当代教育给人的直观印象,多是光鲜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电气化教室、规范的通用教科书、名目繁多的考试、五花八门的证书以及想象中的功名富贵,读书和教育只是生存的必要技能和手段。教育的原旨是追求卓越,使人变得优秀,能获得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优秀成就,最终过一种有意义的优质生活。但是,当教育不再执著于造就卓越的人,而以社会功利为目标,通过复制知识的方式训练人,忽视对智慧、思想、创造精神、想象力和崇高价值的追求,致使知识创新能力迅速衰减,便造成了文化发展与竞争中的弱势,并且更少有创造性的世界性成就,也难以对整个人类作出知识上的贡献。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教育的理想?唯有回归教育的原旨,即培育卓越的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对未来与历史负责的人,会小心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行动,是否会对未来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会在意每一个问题,这是历史责任感使然。教育作为“社会之本”,其培养的人,出了问题,影响不是一个人、一代人,而是代代相传,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将教育问题上升为国家危机,一点也不为过。没有这种历史感,追求当下利益者,则会百般修饰、掩盖教育的问题,最终,可能真正酿成社会的危机。我们当反思对教育改革的态度,是否有改革的紧迫性、危机感。这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最缺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2. 为国家而教
一个国家的实力,抛开政治形态,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个是企业品牌,经济品牌,第二个就是教育品牌,一个民族的教育质量。
如果提任何一个国家,两个方面都有不错的品牌,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国家。比如:我们想美国能够想到美国的很多企业品牌,苹果、微软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品牌,我们同时也能想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我们想英国、想德国,想任何一个比较先进发达的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我们基本上都会想到经济品牌和教育品牌。我们有时候会用一个商品的名称或是一个大学来代替这个国家,比如说我们想到三星的时候,其实三星已经代表了韩国形象,我们想到索尼的时候,索尼也代表了日本形象。那么目前在中国怎样呢?中国的企业品牌其实还没有树立起来,中国制造了很多很多年。在国外走到什么商店都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但是,很少有一样东西是真正有品牌、有质量的东西。
在国外我曾经见到一个老外买老虎钳,日本产的老虎钳是20美元一把,中国产的老虎钳是1.5美元一把,那个老外买的是中国产的老虎钳。我问他为什么要买中国产的,回答不是品牌的原因,而是说反正很便宜,用坏了再买一把都合算,所以就买中国产的。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质量是否同等,但是,即使在质量同等的前提下,中国制造的东西,连一把老虎钳也只能卖出别人1/10不到的价钱。原因就是中国过去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制造,却很少去讲究品牌的建立,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
未来中国要有可持续教育发展和教育品牌的话,中国教育目前的现状必须改变。中国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教育,是为了升学。所有的家长和学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孩子上小学的目的是为了上最好的初中,上最好的初中的目的是为了上最好的高中,上最好的高中的目的是为了上最好的大学。至于说最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定义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不管,也没有人去定义。大学到底培养什么人才?上完了大学到底干什么?也没有人去定义。所以就出现了一代又一代人,上完了大学却不知道要干什么,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什么,技术用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爱国常常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前途是向后看的,个人的前途是往前看的。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就知道二、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如果他品德良好,道德高尚,爱国,二十年后国家就有希望。如果看见我们现在教的学生很爱国,很有礼貌,很有道德,那么二、三十年后的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否则看着他怠惰、自私、傲慢、无礼、没有水准,就知道二、三十年后的中国就是那个样子。因此我们每个人要为国家尽责!为国家教好书!
 
 
比较:有我们想的! 
 
◎差异: 目前加拿大有中小学15870所,在校生5362799名,中小学教师297085人。80%以上的学生在公办学校享受免费教育;其余的学生在教会学校或私立学校学习。加拿大公立学校普遍实行中小学义务教育。法律规定,凡年龄在6~16岁的儿童和少年必须上学。加拿大儿童4~5岁时一般在自愿的基础上上1~2年的幼儿园(Kindergarten)(幼儿园一般只去半天)。从小学到高中一般共12年。各省的教育体制不尽一致,一般以“六、三、三”为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合称为1~9年级,Elementary School),高中3年(称为10~12年级, Secondary School or High School)。
加拿大中小学95%为公立学校(含政府斥资的教会学校),5%为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大多实行完全免费的12年义务教育,有的省份为13年,外加预科一年。学生按照学区划分(即按住处所在地划分)就近入学,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上学只需自备午餐,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均由政府提供,免费享受政府统一配备的校车接送。政府严格按各校学生数予以充足的拨款,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基本均等,无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之分,家长无需择校。  
☆校园文化: 加拿大“轻外重内”。彰显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妙趣横生的梦幻装饰、亲切的人文关怀. 
从外表来看,这些学校都很不显眼,没有严实规整的围墙,没有气势恢弘的大门,更没有出自社会名流之手的金灿灿的题字,有的甚至连校牌都很难找到。校舍是建在大片草坪上的低矮平房,有的还是简易活动房屋,封闭式,便于开启暖气。原以为只是因为学校规模小的缘故,一了解才知道这是遵循法律规定。省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建筑设施必须确保师生的安全,出于防灾逃生的需要,小学校舍不得超过两层,对走廊和楼梯的宽度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学校外观虽不起眼,但一旦走入校舍内部,立刻就会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简直就是进入了童话世界,这里既是知识的“乐园”,又是温馨的“家园”。教室里虽然不像我们的教室那么整齐规范,但却功能清晰、洁净有序。每间教室四周设有不同的功能区,有图书角、有生物角、有成绩展示区、有教具标本区、教师办公区、投影道具区、玩耍休闲区等。每班黑板前面都是一块见方的地毯,这就是他们席地而坐的授课区,中间是一些桌椅等以小组为单位排成各种图案,做练习时才回到桌子前。每面墙面上几乎都没有空白。
不单是教室里,校园内到处是色彩缤纷,童趣十足的图片、文字和手工作品,在不断触发视觉神经、极大丰富信息输入的同时,悄然显露着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想。如随处体现的平等和尊重的思想、对诚信守法教育的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珍爱生命与健康的教育等等,细节之处的人性化设计更是体现出浓烈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教师休息室更是布置得精美而有情调,弥漫的淡淡咖啡香使整个学校洋溢着家的温馨气息。  
☆师资建设 : 在加拿大,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才会选择做教师,他们品行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受人尊重。教师地位高、责任大。年工资约5-9万加元,比美国平均高1万元左右;教师地位高,受尊重。教师每四年考核一次,新教师前两年每年考核一次。除体育艺术等科目外,教师一般要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素质高,工作量大,教师周工作量为25节。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课余时间,所有的教师都乐于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种workshop,相当于我们的岗位培训班,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温哥华的一所中学,一位已有一个教育学硕士学位的50多岁的教师,在每天4个小时的课余,还在读另一个硕士学位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的精神令人钦佩,更值得中国教师学习。(加国没有退休制度,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能胜任,你可以工作到任何时候)
在加拿大教师工作一定要规范,各个省对教师都有法律上的规定。如果教师违法就有相关管理机构来处罚你。你的行为会被家长投诉。
当然,教师的利益有教师工会来提供帮助,如果教师工资低了,待遇差了,教师工会就会组织罢工,与政府谈条件。工会在加拿大是一个很重要的组织,教师被家长投诉了,学校要辞退教师也要请教师工会来协调。教师不太容易被辞退。但是教师这份工作也不好做,如果家长投诉你,教育行政部门就会受理,接着取证、听证,取证时投诉人和教师双方都要请律师,费用是300加元/小时。作为教师谁也不愿意被缠上官司,费时费钱,所以大家都会关心学生,不跟学生为敌。当然,也有特别不好的学生,老师们信服的一句话:一切学生都能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你成为科学家是成功的,我成为清洁工也是成功的,大家都能自食其力。
☆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学生都在三五成群讲话,教师示意他们坐下,但是没人注意,大家还是在说话,这时老师挺生气,就拿起一本书,使劲地敲了一下桌子,声音很响。学生们都停了下来。这件事学生回去告诉家长,家长认为你声响太大,吓着了学生。接着家长就来投诉,犯了什么呢?这是“语言虐待”。所以,在加拿大,无论教师你看着学生怎么不喜欢,你都不可以训斥学生,怕你的行为对学生不好,你可要常常以微笑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 灵活多变,学生行为相对自由。课有各种类型,有时是阅读理解课,阅读材料或观看录像,然后完成所给练习并评讲。有时是讲练课,老师先讲例题,然后学生做习题,由老师批改。有时是动手实践课,如自然科学实验,或办报纸等。
他们不强调课本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学开始,学生就经常做project, 相当于小论文,所以他们学会了作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制作图表计划等,能力很强。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调皮、讲话,不认真听讲,老师通常对他们很宽容。
加拿大的教学强调探索、创新和运用。 比如说10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二)有个化学作业, 分为三部分,每一个部分做完了,交给老师批改后,再做下一个部分,并且需要两个人一个组讨论,分工,合作。
第一部分让学生选一个品牌的日常化学用品, 可以是化妆品, 或洗发护发用品, 或清洁洗涤用品。写出选这个品牌的理由, 查出这个产品的生产商(厂家), 找出这个产品(或系列)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能。这些都是要上网,或者去商店找信息找资料的。
第二部分让学生查出这个生产厂家(公司)有哪些职位(职业),要是你在这个公司工作的话,你想申请哪个职位, 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为什么要申请这个职位。
第三部分是自己设计一套宣传方案,为这个产品制作一个有视觉效果的艺术广告。整个作业下来,不仅仅是要运用化学知识,而是很多东西综合到一起,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要求“work as a team”(团队合作), 强化了合作意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学,除了讲授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应用知识,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说,讲到糖的时候,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是血中糖的含量与糖尿病的起因的关联,而没有去强调糖的结构,糖的“左旋”,“右旋”。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从学生日常的生活能力教起并配合实践。如:家政课教学生学会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房屋的修缮、如何做父母及喂养小孩、如何经营管理小卖部等,学校配置专用的设施以供学生实践。  
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老师讲课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老师布置的自学课题,学生必须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并提交图文并茂的报告。考试也不只要求死记硬背,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也会激发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设计邮票、编写游戏程序、城市规划等。  
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对于老师布置的课题,学生共同商量对策并分头准备,然后一起动手完成,最后在班上宣讲或者表演。在此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和与其他小组竞争,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工作,积极地出谋划策,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学习方式: 加拿大没有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各省独立制定本省的教学大纲,设定课程科目和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一般没有家庭作业和测验,主要是让孩子多阅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四年级到六年级,老师会安排一些家庭作业和测验,许多功课是以课题设计方式进行的,学生要自己到图书馆、互联网络等找参考资料和相关信息,整理这些资料并在班级参加讨论,安排同学轮流向全班发表研究报告内容。这些课题设计大多比较开放,没有标准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从小掌握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高中以研究课为主,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一般只讲几分钟,然后学生自学。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很强,他们经常分小组讨论,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学生普遍有礼貌,他们热情、大方、诚实,一般没有作弊行为。同学之间关系友好,相互宽容、相互忍让。
☆评价标准:  加拿大各校每学年会按学期派发3次成绩报告表,分别是在12月初、3月底和6月底。派发成绩单时,校方鼓励家长多与教师会面,以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交换意见,这有助于教师因应学生的需要而做出个别的辅导。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因此有些学校会安排翻译帮助家长与教师的交流。通常情况下,成绩报告单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关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第二部分为考察学生的学习技巧,第三部分为家长的反馈意见。学生成绩单上,教师往往根据不同学生,分别写明其强项、弱项以及下步计划。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不用等级表示,而是使用描述式评语,如语言的表达能力、对数学的理解、艺术方面的悟性、社交的活跃性等。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成绩以等级表示,如A、B、C等等,但是绝对不会有班级内的排名。高中毕业以后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省考,并且省考成绩只占百分之四十,平时成绩等占百分之六十。
学生从刚开始上学起,老师就告诉他们,无论谁欺负你们,国家会保护你们的。所以,家长是不敢打孩子的,否则孩子就报警,家长就会被警察带走。
☆课堂管理: 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是松弛的。课堂里桌椅的排列是可变动的。通常是将四张小桌拼成一个大方桌,像茶馆里的八仙桌,学生围而坐之,爱怎么坐就怎么坐,坐相五花八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底下可以七嘴八舌地发言、讨论。也可以走动,甚至吃点小东西。
教室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地方,因此,教室也摆放一些便于学生使用的生活用具,如玩具,清扫用具,垃圾筒等。教室也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师的办公桌,电脑,文件柜,教学用品也都放在教室里。教室的墙壁贴满了剪报、歌词、自制的挂历、故事、谚语等。
课堂管理稍为松弛,解除对学生的约束,营造轻松的环境,自然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成为“参与者”。
☆课堂之外 : 为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才华,学校有各种俱乐部及专业队。例如,数学俱乐部,科学俱乐部,戏剧俱乐部,足球队,篮球队,冰球队,小乐队等。这些社团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并主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协助,因而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才智,并锻炼他(她)们的组织能力和与别人协调配合的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多去社区做义工,以熟悉社会并锻炼各种能力。社区图书馆、敬老院、活动中心等机构都欢迎学生到那里做志愿者,有些机构还为长期在那里做义工的学生提供升学的资助。这些课堂之外的教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思考:1、容得下世界,放不下未来  
东西方基础教育存在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一般的看法是,中国学生学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西方国家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双方各有所长,若能互补,当然完满。
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个转变非常了不起!我想,西方教育虽然不够重视基础,考试成绩往往不如中国学生,但是,顶尖的科学家多出在西方,也许在这里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了吧!天才不是靠满负荷的灌输培养出来的。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积极“参与 ”,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将来成为一名攀登科学高峰的顶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国一个博士生为了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不远万里,来中国考察教育,在看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校后,他用两句话评价了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虽然有些偏颇,但亦不无道理。确实,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的教师像我们的教师这样上课,从打上课铃讲起,到打下课铃为止,甚至许多教师打了下课铃都还未必肯停止,还要拖堂。课堂里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只能是众人头脑对一人头脑的依赖。中国传统中的许多教育思想,如教师应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使无疑者有疑,使有疑者无疑”,“指引者,师之功也”,都在今天的教育实践面前显得苍白。在静听的教学中,如果这个教师有知识、有思想、有人品,那还好说;如果他自己本身就只有半桶子水,那又怎么能够"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聪明的学生都会被他教蠢,活泼的学生都会被他教呆,长此以往,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个字要同时进行,一个叫变,一个叫不变。变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永远在变,这个世界的知识、信息永远在变,所以教育必须跟上世界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和信息的变化,教育甚至必须超前于时代,才能够进一步发展。但是,教育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东西,在教育的发展上哪些东西不能变呢?独立个性的培养、自由思想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人的品格的培养,都应该是教育中永恒不变的内容。如果有任何的一个教育机构能够把这变与不变的真正内涵结合起来,百年以后中国就有希望出现世界品牌的大学、中学或是小学,就会有更多学校晋升于全世界前50位大学之内。
中国教育60多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革,素质教育喊得大张旗鼓,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教育停留在教知识、学知识、记知识、背知识、考知识,继承知识,不创新知识的层次上,用一句话来描述的话,就是 “三个面向,艳阳高照;应试教育,阴云密布;教改之路,崎岖难行,而且路上行人稀少。”
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不改不行,乱改也不行。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得好,将惠及一代人,改得不好,会波及一代甚至几代人;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结果也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特别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易改的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当“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观念从2000多年前延续至今,当破解“钱学森之问”从梦想变为实践,科学的人才培养观成为我们的期许。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加拿大的文化营养,撷取加拿大教育的经典元素和符号;包容世界、回归本源,立足常德本土,放眼世界教育大观,研究学习一流教育 的先进理念,打造常德教育精品。为未来奠基!
  2. 为学生而改
中国目前有3亿学生。这3亿多学生今天共同面临着一个课题,那就是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学习的方式,怎么改变?由被动型改为主动型。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中国的这种教育当中,长时间的是被动的学习,老师教,我听,老师说什么,我就怎么样。老师今天没来上课,我就不会学了,老师就这么着,每一个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学习的方式要改变。那么要改变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你不改变教育的观念和教学的方式,那么学生的学习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老师啊,大多都喜欢让自己表现的好,那些所谓的公开课,所谓的的演示课,更多地是老师表现的好,来听课的人都说,老师讲得真好,老师真棒,这不行。
美国有一个夏威夷大学的教授,他的手底下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这位教授啊,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学生是最勤奋的,他说Chinese可以和勤奋划等号。所以每到考试,中国的学生准保是No.1,成绩是最棒的,美国学生,牛气的很,不服气,老跟中国的学生想抗争,我们是美国,我们是本土的,我就不信考不过你,可是就是考不过。
但是这个美国教授就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中国的学生是考试的机器呀,说谁也考不过,跟美国学生就说,你不要跟中国学生争,人家是考试的机器,你考不过他,一考试,他就是第一。但是,遇到思考问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创造能力上,这位美国教授发现啊,中国的学生,甚至于还不如非洲的学生。他就奇怪了,为什么考试成绩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在那些方面那么差?他呀,带着这个问题到中国来了,跑了好几个大城市,在北京,有一次,开座谈会他发言,说我找到答案了,听听他这个答案啊,有点偏颇,但是值得我们思考。
他说,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授课方式上不同,造成了学生思维能力不同。比如说,中国,要讲一节公开课,好多老师来听课,那么中国的老师,习惯于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而且都做了预习,预习过程中孩子们有好多的疑问,要等等老师讲课来解答,孩子们走进教室是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来的,随着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这些问号一个一个地消除了,在下课前,老师问同学们,我今天讲的课你们大家都明白了吗?有没有不懂的?于是有同学举手,老师,我这点不懂,于是老师耐心地给解答。张三李四给解答完,说,还有不懂的吗?还有问题了吗?于是都摇头,此时老师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孩子们下课以后,全都没有问题了,象鸟儿一样的飞出了教室,玩去了。
他说美国人上课不这样,比如同样上一节新课,那些学生进入教室之前,都不知道要上什么课,甚至于连今天这堂课连那个老师教都不知道。然后,随着老师的讲课的进度他的疑问一个一个地出来了,直到有的孩子按捺不住他要举手说老师,你回答我的问题,不然我上不下去了。老师停下了,给他回答问题,一一地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连老师有的问题解答不了了,那么,这个时候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提出了许多连我都解答不了的问题,希望你们放学以后自己去找答案,写出答疑论文。下课以后,孩子们带着连老师都解答不了的问题疑惑地走出教室,到社会上去,到网上去,到他们能找到答案的人跟前去寻找答案,回头写出答疑的论文。当老师看到答疑论文时,惊讶的发现,真的是值得他敬佩的,连他自己都解答不了的问题,他的学生写出了答案。所以这个教授说,这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欠缺。
难怪最近这些年来,美国拿诺贝尔奖拿到手软,2009年甚至差点形成包揽之势,可却一直对自己的教育、科研很不满,忧 虑之情溢于言表。有意思的是,不但美国自己“不高兴”,就是其他国家国民也爱帮助美国指出问题,比如,2004年,在当年评选出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奖和化学奖)中,有8名科学家获得了这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大奖,其中6名为美国人。对此,《国际先驱导报》撰文分析,美国科学家在本届诺贝尔奖评选中的突出表现,并不能掩盖美国科技实力下降的事实。反之,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中国,其快速增长的科技实力,却被无限看好!
中国教育缺什么:缺公平、缺特色、缺理想、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教育理念……核心病灶急功近利。其结果,不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一时有用,是为了某年某月某一天。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错将高考当终点,殊不知,此为人生起点。为此,让我们为学生而进行教育改革!
 
实践:有我们做的!
 
不同的国家,相同的事业,这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同的背景,相同的追求,这就是为了教育的发展。当我们对加拿大教育有了深刻感知和深度观察之后,我们也对中国的教育有了 深情凝望与回眸,更增添了我们对中国教育历史底蕴的垂仰。目前,中国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一幅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画面正徐徐展开。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让中西教育在交流、借鉴、包容、分享中前行!
1. 思路即出路—— 让灿烂永恒!
  新课改应该成为一座思想的熔炉。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们行动的力度和深度。没有思想就没有新课改,没有思想的新课改注定走不了多远,而且很可能要走向失败。
只有思想才能引领课改的航向,只有创新才能铸就课改的灵魂。踏踏实实的课改人,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要在思维和观念的碰撞、交锋和交流中,升华自己的理念。
课改的核心理念就三个字――“关注人”。新课改,新课标的核心就是让我们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教室的天窗打开,让阳光洒落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关注人了,就是进行了课改,进行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课改理念的核心三个字上再加三个字――“关注每一个人”。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教师的关注,那你就是素质教育了。
☆把人“还原”为“人”。
寻找教育的意义,就是寻找未来的人--开发生命的潜能,开启生活的前程。只有这样,教育者才不会倦怠,教育才有望成为一种具有生命特质、文化品质的创造、实现与享受!面对“人不见了”的教育现状,教育的当务之急显然就是寻找消失(或曰屏蔽)了的人。只有找到了教育的主体--人,教育才能实现其“成人”的宏愿,才能做出“呵护发育着的人,托举发展中的人”的功德。因而,我们需要重返教育故园,重建教育生态,使教育“回归”教育,使教育“生成”教育,使教育“超越”教育。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新教育实验追求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为分而学,教师为分而教,见分不见人,丧失了教育本来的功用,造成教育的短视和人文精神的丧失。不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一时有用,是为了某年某月某一天。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错将高考当终点,殊不知,此为人生起点。因此,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激发学生走向成功。
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2 、创新则发展——让教改远航!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改变自己的德育方式,品尝思考的乐趣,体味教育的魅力与充实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班主任就是忙、累、烦的代名词,缺少自由,毫无乐趣。诚然,谁都不会否认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们的悲哀也正产生于此。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寝室……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原本以做思想工作、精神关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许多班主任从不或很少在工作之前想一想: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重点是什么?困难在哪里?怎么做才更好?……只一味地,领导布置什么他做什么,别人检查什么他抓什么,俨然成了上级命令的传声筒、学校任务的搬运工。这种被动的“忙”让我们忘记了思考,这种机械的“忙”使我们倦怠、麻木。我们也常说,忙糊涂了。为什么糊涂?就是懒于思考,缺乏有序的、深入的思考。我们很多班主任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怎么去。茫茫然、昏昏然,身体在疲惫,思维在困顿,心灵在麻木,目标在消失。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很怪的现象:许多人刚过40,或者刚评上高级,就开始盼望着退休!这真是一种悲哀。在生活、卫生、医疗条件如此先进的今天,40岁,人生大致才走到一半。可以说,是人生最鼎盛的时期。盲目、消极,表面上看是性格上的弱点,实际上是思维的缺陷。只要我们拥有思考的勇气,拥有创新的决心,即使40岁的人,也完全可以拥有18岁的心;岁月只能使我们的容颜变老,可激情却让我们的生命永远年轻。
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不能只用身去忙,更要用心去忙。因为班级管理的艺术,更多的体现在调整、谋划、经营。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育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是班主任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这种思考,可以以时间为序,来思索每天、每周乃至每月、每学期的工作;可以以空间为序,来思索安排班级管理工作,比如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等;可以以项目为序,来思索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队伍建设、学风、班风、卫生等等常规工作;也可以以案例为序,来思考其他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成果;还可以以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质为线索来反思工作得失,提高工作水准。
我是带着梦想踏上讲台的,庆幸的是,这种思考的乐趣让梦想在二十多年的平凡生活中燃烧。在不断地接近它、喜欢它、琢磨它、欣赏它的过程中品尝着我的快乐,感受着我的成长。如果说我是一个追梦者,那么“思考”就是我终身的伴侣,它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大地。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打造生态的课堂 ,享受课堂的 激情与幸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关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主张在“导”上做文章:编导创新教学目标,诱导学生好奇心理,引导学生科学思维,领导学生主体研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导学生端正态度,辅导困难学生成功。在“让”字上动脑筋:问题让学生尝试,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难让学生提问,结论让学生思考,课本让学生阅读,见解让学生发展,课内让学生实践。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追求事业的成功,不断提升人生的价值
做裤子需要打样,盖楼房需要图纸。现在,小到一个工厂、企业,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有年度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可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生活主人的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规划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我是否在不断地设计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是否在不懈地追求自我完善?我一生的教育生涯应如何度过?……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育是与自己整个生活乃至生命休戚相关的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教师职业生涯做个像样的规划。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们建立和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地位与人生价值,在具体实在的成功中体味教育者独有的幸福。
我始终认为,做教师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大,也不是跟学生、家长闹得不愉快;最可怕的是,重复,在重复中麻木,看不到希望。生涯设计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考虑,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永远使自己活在希望里,知道自己今年要做什么、明年要做什么、两年以后要做什么,从而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自己。缺乏对人生的合理设计,或许正是导致许多教师不能迅速提高业务能力,不能发展提升的根源。
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享受教育的快乐幸福,就必须认真细致地规划自己,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作为一个承担着教育重任的人,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
☆保持阳光的心态,欣赏自己和职业,享受教育者独有的快乐与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可是,一个连自己都不幸福的人,很难带给别人快乐幸福。所以,能否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找到乐趣,就成了影响教师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然,我们的工作确实很累,但快乐享受与痛苦忍受是两个天壤之别的境界。许多工作既可以显得无趣、无意义,也可以显得有趣、有意义,关键在于做事人的心态。在我们看来好像无意义的事,却总有人乐此不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营造一个平和的心灵空间,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一个教师的内心没有充盈着幸福,那么他的工作肯定不会有较好的成绩;如果一个班主任的脸上没有洋溢着笑容,那么这个班级肯定没有朝气;如果一位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种自豪感,那么他就很难热爱这个职业。所以,我们要“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
3 、落实见成效——让行动幸福!
昨天的成就来自于落实,今天的任务需要落实,明天的希望在于落实!落实是 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落实是一门富有智慧的教育艺术。 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的过程。不仅如此,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还必然会遇到客观环境的变化,遇到一些影响落实的干扰因素,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换句话讲,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就要创造出新的方法。因此,只有落实的行动,才能出奇制胜。
  教育即生活。它是有情的、生动的,充满灵性与活力。教育乃文化。它是博大的、宽容的,富有张力与魅力。教育为创造。它是鲜活的、解放的,涌动着激情与创意。 教育是艺术,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在教育中,需要我、需要我们“责任的在场”,犹如熟睡中的母亲,常常会因为婴儿一个轻微的翻身而惊醒过来。赋予自己一种内在的警觉,在反思中觉醒,在觉醒中反思。让我们的教育思想科学!让我们的教育行动幸福!
 
论坛PPT:[UploadFiles]11575,1466983,rar,教育的觉醒[/Upload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