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736-7313008 网站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教学教研聚焦课堂

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时间:2014-03-28访问量:

                                               ——2013年常德市二中“青莲杯”教学比武(文科组)点评
 

因为学校领导的信任,又一次坐在二中教室的后面,连续8节观摩老师们打造的精彩课堂。所以荣幸!同时又收获多多,且受益良深!于是,我不得不在大家每周相聚的时间里,简单地汇报一下个人的心得。当然,很可能是挂一漏万。

下面的汇报包括三个意思:

第一,是总的印象。

    受学校本次比武名称——“青莲杯”的启发,加之陈丽芳老师课堂中所用周敦颐《爱莲说》内容之引领,结合观摩各位课堂的感悟,我觉得,8位老师们的课,清新而又朴实,所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印象,就是:濯清涟而不妖!

 

一方面,好景如迎——8位老师的课堂上,真可谓“好景如迎”:教与学准备充分,师与生充满激情,课堂活力四射,建构的不仅仅是生命;教师课件精美,尊重学生,关注生活,展现的不仅仅是功底;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分享,轻松快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一句话,常德市二中的课改已经扬帆起航,走在路上!

 

另一方面,白璧微瑕——如果吹毛求疵,寻找“遗憾”,我觉得带有共性的是:教师课改的意识还不浓——教学方式有变化,但对于学生还是不放心、不放手;学生自主的程度还不高——仍然依附于教师的预设,体现为跟进和配合;课堂推进的状态还不佳——各个环节的把握和处理不到位、形式化(课件播放快,情绪调动假,环节预设虚,材料解读急——学生活动不充分);有效生成的契机还不多——鲜有冲突、意外、碰撞和错误(二中的学生怎么这么优秀呢)。

第二,是个别描述。

   下面从三个角度(观课点、听讲词、疑问句)来描述各位给我留下的印象,从而表明我是如何观察、理解课堂里的“现实”,并分享其中的“乐趣”和 “困惑”。

第一节,高中英语,项福萍老师执教的《非真实条件句》。

◎我的观课点:

1、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化的语言中总结语法;

2、学生对于语法知识(规律)的内化和运用。

 

◎我的听讲词:

教师驾轻就熟,在新颖的情境中流畅地演绎自信;学生广泛参与,在积极的回应中轻松地分享快乐。教师引导、组织、点拨、评价,学生认识、探讨、总结、巩固,富有实效的课堂就这样建构起来了。

 

◎我的疑问句:

    课堂上,学生如果能从更多现实生活实景中的语言运用来体验、发现,然后总结出规律,是否会更有利于自己语言能力的生成?

 

第二节,初中历史,肖国斌老师执教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的观课点:

1、体现“变化”的史实,学生怎样说和写——从而客观地面对?

2、生成“能力”的探讨,学生怎样悟和析——反映冷静地思考?

 

◎我的听讲词:

师生的热情,洋溢在有序的知识生成和活动组织之中,使我们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中窥见到了教师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匠心。课堂上,学习内容活动化,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形式探究化,学生获益匪浅。

 

◎我的疑问句:

课堂上,没有意外的冲突,没有碰撞的火花,学生似乎什么都知道,那么,我们该教什么呢?同时,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呈现一个让人感到状态更加真实的课堂?

 

第三节,高中语文,陈丽芳老师执教的《涉江采芙蓉》。

◎我的观课点:

1、学生如何在体验中赏析——古诗文的音韵美、情感美、意象美?

2、学生如何在体验后创造——心灵鸡汤、诗词小品,抑或是极致美文?

 

◎我的听讲词:

    课堂上,教师情真意切、深情款款,学生沉浸其中、联想翩翩。教师的引领,推动了学习的生成;学生的活动,呈现出美丽的画面。诵读、探讨、改写、拓展,让人感觉环节严实、效果满满!

 

◎我的疑问句:

如果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改写,他们究竟能写出怎样的文字呢?同时,教师可否也能即兴创作,现场生成,来一篇呢?

 

第四节,初中语文,高芬老师执教的《空城计》。

◎我的观课点:

1、如何突出重点,引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如何指导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创作中的细节描写?

 

◎我的听讲词:

课前,学生任务明确,准备充分;课上,学生踊跃展示,真实自然。而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点评中肯,鼓励及时,加分有理,体现出一种正确的评价理念和可爱的现场智慧。全堂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一种合作体验的氛围中推进。

 

◎我的疑问句:

学习任务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的,预设时把它肢解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是否合适呢?

 

第五节,初中地理,方觉老师执教的《中国的水资源》。

◎我的观课点:

1、因需导教:学生已知哪些?想知道哪些——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来自主生成?

2、以图施教:明情——利用地图了解中国水资源国情;析理——利用地图来分析本质和规律(为什么)。

 

◎我的听讲词:

    在形象、直观的课件辅助下,将课内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与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相结合,教师引领有度、有法,学生合作有趣、有效,所以,课堂上互动良好,生成自然,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活动的机智性。

 

◎我的疑问句:

    将课内外学习成果相结合的时候,如何才能让全体学生或者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他人学习活动的旁观者?

 

第六节,初中英语,陈雨菲老师执教的《握个手吧》。

◎我的观课点:

1、是否有味——学生的语言学习轻松、有趣。

2、是否有用——英语知识的价值合理呈现(语言的运用)。

3、是否有劲——每一步学习目标顺利达成,学生具有成就感。

 

◎我的听讲词:

课堂在流畅的环节和开放的情境中推动“任务”,有序、实在。教师凭借直观的课件、清晰的语言导学、导行,学生投入真挚的情感、积极的思维跟进、表演。于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较好的达成。

 

◎我的疑问句:

如果能够创设更多体现交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国度与民族的礼仪文化,是否更能反映语言学习的规律?

 

第七节,高中音乐,付亮老师执教的《多彩的新疆》。

◎我的观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认识新疆的“多彩”。

2、本、师、生是否真正处在同一个艺术殿堂,或者精神世界(同心圆)。

 

◎我的听讲词:

教师的示范引领,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全员参与,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清晰、流畅的环节设计,生成了学生体验、互动式的合作学习。于是,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化为了高中学生必需的音乐素养。

 

◎我的疑问句:

如何让学生在更加愉悦、充分和深刻的体验后自主总结新疆乐器、歌曲和舞蹈的特点与规律?

 

第八节,高中思想政治,周秀艳老师执教的《加强宏观调控》。

◎我的观课点:

1、课堂如何体现生活关注,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

2、每一个步骤或环节的学习是否真正高效。

 

◎我的听讲词:

教师试图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在一种清晰的环节演进中充分活动,规范表达,精彩展示,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量。教师对学生和学习的关注体现了改革的意识,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反映出成长的诉求。

 

◎我的疑问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如何预设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而不是浅入深出,进而出现有意义并且高效的生成?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属于共识的,大家付之一笑吧;所言不当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怀。

第三,是几点期待。

一年一度的比武结束了,但教学比武活动对于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改变教学来改变学校)还没有真正显现。因为比武课的意义不在于比武本身,而在于通过比武我们思考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然后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教学比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用时尚引领朴实,用优秀催生常态。

那么,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返璞归真,打造高相素、高效率的幸福课堂呢?我期待,今后老师们的课堂上至少有(以下五种状态或景象):

 

1、较正确的指向:成为追求!

 

课堂教学不是要求有“明确的目标”,而是要求有“正确的目标”。也就是说,师生的课堂活动要有正确、稳定的目标指向,即: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要走到哪里?(而不能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着边际,不知去向),这既是我们的理念追求,也是我们的效率追求!

约瑟夫·坎贝尔(美国当代神话学家,新神话学派的主要代表)说:你知道什么是沮丧吗?那就是,当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顶端的时候,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

 

2、很耐心的倾听:成为习惯!

 

发言热闹的课堂,不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因为在课堂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所以,我们要营造“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容许学生学习的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的发言模糊一点,这样,才能通过发言让各自的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才会有生成的土壤,才能唤醒师生的情感体验。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对于教师倾听的意义,“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所以,我期待课堂里的“倾听”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3、有意义的生成:成为自然!

 

实际上,完全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课堂里有没有真正有意义或者有价值的生成。比如:

学科知识的高效建构;思维品质的合理改善;综合素养的适度提升;积极情绪的适时唤醒;幸福体验的不断出现;交往个性的有力张扬;等等。

当然,这样的生成不是“强扭的瓜”,而是行云流水般的,水到渠成式的,瓜熟蒂落样的自然生成。

 

4、重运用的活动:成为常态!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课堂都是一种“知识立意”的课堂。那么,在这种知识立意的课堂里,我们又该如何彰显知识的价值呢?那就是:要重视应用,因为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应用中。所以,我们要多多创设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情境,然后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共享智慧。这,应该成为我们每次走进教室之后的常态!

 

5、可回味的余韵:成为色彩!

 

一堂课上完了,学生依依不舍,或者宠辱不记;老师念念不忘,或者欲走不能。这,表明我们的课已毕,却意无穷,余韵绕梁,值得回味。若如此,我们的课堂就是一种有色彩的课堂。

 

当然,除了以上五点,我还期待课堂的多样性;期待我们的老师关注课堂里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的价值,以及理解哪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确定的、模糊暧昧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我还期待课堂里表演的不是 “独奏曲”而是“交响乐”;期待教室里弥漫着尊重、慎学、轻松、互动的氛围;期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呼吸的生存状态不要被无奈敷衍、无病呻吟所代替。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以,课堂改革是艰难的。但是,无论怎样艰难,我们都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激活、激发学生向善、求真、爱美的冲动,协助、给力学生将这种冲动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并最终成为一种稳定、持久的人格力量和行为习惯。这,正是所谓课改的本质!

 

(解读今天的课堂,就是眺望学校的未来。所以,我坚信:二中的明天会更好!)